天氣轉冷容易出現發燒、流鼻水、喉嚨痛,不少人可能會抱着「傷風感冒好小事」的心態,認為會自行痊癒而未有診治。惟這些症狀也可以是流感的初期警號,病情隨時急轉直下。本港每年因流感引致嚴重併發症的個案屢見不鮮,特別是長者及兒童或免疫力低人士,小感冒也可成大病,因此醫生建議高危人士盡快接種流感疫苗。然而,不少人對接種疫苗有保留,那麼應該如何衡量流感疫苗的成效與副作用?流感惡化可以有多危急?缺乏疫苗保護會有何健康風險?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馮加恆醫生為大家一一拆解。
分辨流感和傷風感冒 流感或發高燒至逾39度
勿輕視上呼吸道病徵
季節性流行性感冒(流感,influenza)是由流感病毒引致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每年1至3月及7至8月分別為冬季及夏季的流感高峰期。馮醫生解釋,普通感冒病毒有多達200 種,例如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冠狀病毒(coronavirus);而流感則分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流感,其中以甲型及乙型為最常見,再根據病毒表面的抗原,細分為不同亞型,例如「H1N1」、「H3N2」等種類。
傷風和流感均具高度傳染性,馮醫生指出,要分辨兩者,最明顯的分別是發高燒。傷風通常是流鼻水、輕微咳嗽和發低燒,通常只要因應症狀接受治療,發病數天後病情已見改善;流感則比較嚴重而且病情或快速轉變,患者可能會發燒至39、40度、感到疲倦、疼痛,甚至出現氣喘、胸口不適,更有患者求診時因氣促軟弱至需要坐輪椅。當出現這些情况,必須盡快接受治療。
相關閲讀:發燒、頭痛、咳嗽 撲熱息痛、布洛芬、止瀉藥、止咳藥、複方西藥服食方法要注意 藥劑師:忌過量重複用藥
高風險人士應及早接種疫苗減重症風險
任何年齡人士也有機會感染流感,其中幼童自半歲起失去母體的抗體保護,同時自身免疫系統未發展完成,所以感染流感的風險尤其高。馮醫生分享,曾有一名5歲女童,並沒有接種流感疫苗,不幸地因感染流感而併發腦炎,終失去性命。高風險一族還包括是50歲以上人士,由於他們的免疫力開始減弱,亦容易併發包括肺炎、敗血症、腦炎、心肌炎等重症。因此,醫生一般建議以下的高風險人士,如對疫苗沒有過敏反應,便應在流感高峰期前及早接種流感疫苗:
- 5 歲以下幼童
- 50 歲以上人士
- 孕婦
- 長期病患者如糖尿病、腎病、肝病、心臟病
- 曾經中風人士
- 哮喘患者
- 長期服藥、免疫力低的患者,例如愛滋病
- 居住院舍的長者
- 肥胖人士(亞洲人BMI 超過 24.9)
健康人士接種疫苗 達致群體免疫護己及人
要增加社區的群體免疫,需要達到較高水平的流感疫苗接種率。馮醫生指出:「除了高風險人士,健康的成年人也應該接種流感疫苗,當社區中有大比例的人士對傳染病有免疫力,就能有效阻截病毒的傳播,減少感染的機會,保護年紀大、免疫力低或未能接種疫苗的人士。再者,流感病毒每年也會變種,因此需要每年接種,以應對流感侵襲。」
相關閲讀: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2024/25)已經展開!早打不要遲!(衛生處方)
疫苗副作用罕見 感染後重症代價更大
接種疫苗前,部分人或會憂慮副作用問題。馮醫生解釋,一般而言,接種流感疫苗後可能會出現輕微不適,包括局部肌肉痠軟,部分小童可能有輕微傷風感冒症狀,有需要時可按醫生指示服用具止痛退燒效用的藥物,如撲熱息痛、布洛芬等,配合足夠睡眠、多喝水,輕微的不適便能漸漸減緩。
根據世界各地多年的醫學紀錄和研究結果,流感疫苗十分安全,因疫苗副作用而引致嚴重併發症實屬罕見。相反,如果沒有注射疫苗而感染流感,其病情惡化可能比疫苗副作用來得更危險,例如孕婦如患上流感有導致流產的風險,長者亦可因嚴重併發症引發器官衰竭。如有任何疑問,應諮詢醫生的建議,由醫生作評估以減少疑慮。
雖然接種流感疫苗並不等於百分百預防流感,但即使感染流感,也能減少不適及併發症風險。馮醫生提醒,接種疫苗後,人體需約兩個星期才能開始產生足夠抗體預防流感病毒,即使已進入流感高峰期,注射疫苗仍可產生一定保護力。如準備外遊或經常往返外地的人士,更應及早接種,以免在外地發病時難以求診。
減低感染風險 由日常生活做起
除了接種疫苗,大家也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減低感染風險及提高自身免疫力:
- 一旦感染流感,應留在家中隔離,常戴口罩,保護自己和家人
- 注意個人衞生,流感患者應暫時自行用膳、勤用梘液洗手,每次最少20秒;以消毒紙巾擦拭家居物品,亦可用 1:49的消毒液清潔;沖廁時將馬桶蓋好,保持家居衞生
- 保持足夠休息、充足睡眠
- 均衡飲食,平日多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