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焦慮兒睡不好 「爸媽死了怎辦?」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如果爸媽死了……」原來很多小朋友都擔心如果父母死了,自己以後不知怎樣生活,沒人叫起牀、沒人送返學、沒人教做功課……這些生活上的基本需求,是建立個人安全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的重要基礎。

 

【兒童健康】焦慮兒睡不好 「爸媽死了怎辦?」
擔心無人照顧——不少孩子擔心父母會死,以後沒有人照顧,要一個人面對「怪獸」和「賊人」。(real444@iStockphoto/明報製圖,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版提及個案無關)

 

現今父母照顧無微不至,小朋友有這些憂慮實在可以理解。焦慮不單影響睡眠,也影響學習,父母要替孩子裝備好,提升自我能力感,培養面對困難的能力。

8歲的康康臉上一對黑眼圈,令我最印象深刻。康康媽媽說他從小就睡不好,很難入睡,也經常半夜醒來。康康最怕黑,特別是獨個兒的時候,他會不期然地想到有人爬進家裏,襲擊他和家人,或者有賊人潛入打劫…… 所以他經常在半夜走到父母的房間,要求他們陪伴。媽媽總是安慰說:「孩子,不要怕,有爸媽在,我們必定會打敗任何怪獸和趕走賊人,保護你啊!」「但是……如果……」康康欲言又止,心裏又往下沉。這個「但是」就是康康心裏最害怕的一幕。

 

生活能力低 化成焦慮

在診所裏,部分來見我的孩子心中都懷着這個「如果」。記得有一年,我在兒童情緒管理小組訓練中,邀請孩子用圖畫分享他們最擔心的事情,6個孩子中有5個擔心「父母會死」。他們絕大部分都是擔心如果父母死了,不知以後怎樣生活。他們都不敢告訴父母自己有這個擔心,即使透露了一點,父母通常都只叫他們不要多想。在小組中,我請他們再具體說多點他們的擔心,他們就說:如果父母死了,就沒有人叫我起牀、送我返學、教我做功課、幫我執書包、幫我熨校服、幫我搵補習姐姐……有些甚至說:幫我穿衣、綁鞋帶、洗澡、梳頭、叫我飲水……也有些會說:如果我被人欺負、被教師責罵,那麼誰幫助我……而康康最擔心的是晚上沒有人陪他入睡,他一個人要面對「怪獸」和「賊人」。

有些父母可能會想,原來我們在孩子心中只是處理起居飲食、解決問題的人。但其實這些生活上的基本需求,是建立一個人的安全感、自我效能感和自尊感的重要基礎(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這些孩子的焦慮,源於他們擔心有很多事情自己做不來,父母是他們的「百合匙」,沒有了父母,他們什麼也做不到,遇到何事都不能解決,生活就會完全失去依靠。如果孩子想像這樣的情况真的發生,他們的擔心確實可以理解。但是否所有孩子的能力感都這樣低?

我也在一些兒童院舍服務。入住兒童之家或院舍的孩子,各有不同的家庭問題或困難而需要離家居住。當然,他們也有擔心和焦慮的事情,但不同的是,他們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能力感較高,而且生活的堅韌力也較高。或許有人認為這些孩子是因為「生活逼人」而「沒有選擇」,不管原因如何,這些年紀小小的孩子做得到,為什麼一般家庭的孩子做不到?關鍵是家長有沒有給予學習機會,從中培養那份生活上的自我能力感。

 

【兒童健康】焦慮兒睡不好 「爸媽死了怎辦?」
學懂自理——按部就班地教導孩子生活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可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real444@iStockphoto,設計圖片)

 

過度保護 無機會學生活技能

康康的父母很愛他,一家人感情很要好。父母都全職工作,康康的起居飲食,事無大小也有嫲嫲悉心照顧。父母了解康康是個容易緊張的孩子,所以盡量「過濾」一些容易令他焦慮或不知所措的場合和考驗,例如從來不讓他參與有表演或比賽成分的活動,怕他面對不了;在家也很少看帶有懸疑和緊張成分的片集,即使是新聞,也不讓他看有關死亡或天災人禍的報道。如果康康在學校發生什麼事,例如被同學推倒或取笑,媽媽都會向學校反映,未至於是投訴,只想教師多關注康康,保護他。

康康的焦慮影響了他上課時的專注力,因為他經常擔心自己會做錯事,會被教師發現或者給同學取笑,所以在學校的他十分繃緊,放學就是他最放鬆的時候。但是一到傍晚,他的焦慮又來了,特別是下大雨和颱風的時候,他格外緊張,因為爸爸是一名巴士司機,大雨和颱風時也要工作。

 

訓練解難技巧 提升自我效能感

人生有很多不確定,日常生活也一樣,沒有人知道今天擁有的東西,明天會否仍然屬於你;一家人今天一起吃飯,明天又會否齊人?人生無常,即使是成年人也很怕面對,何况是孩子。既然人人都不能逃避這個事實,那麼裝備好自己,提升自己面對的能力,就是我們在當下此刻做得到的事。

孩子對生活的掌控感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感當然仍未成熟,因此確實需要父母的愛護和培育。但是,更愛護孩子的做法,就是按他們成長階段教導合適的生活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年幼的孩子,可按部就班地教導他們生活技巧,例如自己吃飯,吃完飯收好自己的碗筷交給成人清洗,自己穿衣著鞋等;到小學階段,家長應及早訓練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這樣,孩子便學習到怎樣一步一步達至解決問題的目標,遠勝過父母長篇大論地分析或直接講出解決方法來得更實際。

 

【兒童健康】焦慮兒睡不好 「爸媽死了怎辦?」
學懂自理——按部就班地教導孩子生活技能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可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real444@iStockphoto,設計圖片)

 

經常焦慮 影響學習、社交、健康

經常擔心和表現緊張的孩子,不但有可能出現睡眠問題,也會影響學習和社交發展。例如焦慮會影響專注力和記憶力,也令他們對新事物、新挑戰卻步。對別人的說話和眼光過於敏感,也影響他們結交朋友。身體方面,焦慮的孩子較容易出現痛症,例如肚痛,頭痛、肌肉繃緊等。

面對不同性格的孩子,家長應以不同的教養態度去培育。世上沒有不好的性格,只要配合適當的管教模式和態度,加上良好的親子關係,即使孩子天生易焦慮,也可以擁有健康快樂的人生。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