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港大醫學院發現治療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MRSA)的新型非抗生素類藥物,利用NP16化合物削弱MRSA的存活能力,抑制其生長,毋須使用抗生素下有效治療MRSA感染。負責研究的專家期望,未來3年會完成臨牀測試,盼10年後推出市場,成為「救命救急的藥物」。
濫用抗生素 社區感染增
MRSA是一種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細菌株,一般會引致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如膿瘡、膿腫或傷口感染。感染部位會出現紅腫、觸痛或流膿,嚴重可引致敗血病、肺炎等。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MRSA在香港的社區感染個案過去10年持續上升,去年達1168宗,達到10年新高。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感染個案增加是濫用抗生素所致,指本港MRSA呈抗藥性的情况「非常嚴重」,比率達45%,較英國高4倍,且細菌一旦入血,死亡率較無耐藥性高4倍,故專家一直尋找非抗生素的治療方法。
新藥助削細菌存活能力
港大微生物學系研究團隊自2009年開始研究有關方案,在5萬個小分子化學物中,發現全新的葡萄球菌黃素合成抑製劑NP16,有助免疫系統清除金黃葡萄球菌。研究團隊指出,葡萄球菌「黃素」是金黃葡萄球菌的顏色來源,在入侵過程中會助長細菌感染人體,並協助細菌抵抗免疫系統的殺菌功能。經研究後,發現全新葡萄球菌黃素合成抑製劑NP16,可削弱細菌的存活能力,金黃葡萄球菌經NP16處理後,更容易被免疫系統清除。在小鼠測試中,NP16在數天內大幅減少MRSA數目,令免疫系統更易清除致病細菌。與抗生素不同,NP16即使存在於環境亦不會令細菌有耐藥性,本身沒有毒,也沒有殺菌作用,是透過減低細菌的感染能力令免疫系統有效消滅細菌。
袁國勇指出,傳統抗生素在殺滅細菌時,有可能令病菌出現耐藥性,所以抗生素不是一個有效和可持續使用的控制感染方法,今次的發現「非常重要」。
望10年後推出市面
港大微生學系副教授高一村指出,使用抗生素衍生的抗藥性情况愈來愈嚴重,相信今次研究結果可提供一個全新治療金黃葡萄球菌的標靶藥物,直指新藥「救得幾多得幾多個病人」,而按一般歐美國家的情况,開發一種有潛質的藥物需約10億美元,再視乎開發過程有所調整,但相信今次研究的發現若發展成為藥物,費用不會超出一般預計,現正就有關發現與藥廠和政府積極商討,期望進一步研究副作用及毒性後,3年後做第一輪臨牀測試,10年後可在市面推出,成為市民的「救命救急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