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方案:恐懼症作怪 「假心臟病發」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家庭醫生不時遇上「心臟病發」的病人,結果發現原來恐懼症作怪。
鄭志文指出,常會遇到幽閉恐懼症或廣場恐懼症的患者,不過多是病情較輕的一群。「最常見的案例就是怕搭長途車、飛機或船;也有一些怕乘升降機。」鄭志文指出,患者前來求助,主要是因為驚恐發作的不適。驚恐發作,出現暈眩、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徵狀;患者自然聯想到一些嚴重事故。他們於是前來檢查有否患上心臟、血管疾病等。「如果檢查確定無恙,有些患者的病情可能好轉。」

服藥減發作 緩和病徵

當病人持續出現恐懼徵狀,先要排除甲狀腺疾病(甲亢可以引致焦慮徵狀)或腦部問題,然後仔細問症。許龍杰說,「醫生需要清楚了解幽閉恐懼/廣場恐懼徵狀出現的時間、場合,有否伴隨其他(如:驚恐、強迫)徵狀。辨別類型,方可作出針對性的治療」。

一般情况,醫生先會處方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和鎮定劑給予患者服用。大約一至三個星期,焦慮和驚恐的徵狀就會逐漸減少。「因為藥物減少驚恐發作,有些患者的恐懼徵狀也會有所緩和。」許龍杰說,這個時候,醫生就會加入心理治療,幫助他們面對陰影。

暴露療法 逐步克服

醫生主要採用逐漸暴露療法(Graded Exposure Therapy),即是循序漸進地讓患者面對他所恐懼的環境或事物,從中訓練自己減少焦慮的反應。「舉個例子:如果患者怕搭港鐵,最初就是前往港鐵站附近逛逛,成功克服恐懼後;再建議病人嘗試走入港鐵站內。之後,可以試到月台、搭一個站……逐步加上去。當患者可以由中環搭港鐵到荃灣,表示他已不再害怕從前產生恐懼的環境,可以投入正常生活。」

許龍杰補充,處理心理陰影,解決辦法就是面對它。「醫生不是直接告訴病人『不用怕』或者強迫他們面對陰影。Exposure的方法就好像『做實驗』一樣。由於病人對於特定地方的驚恐發作留有深刻印象,醫生協助加上藥物效力,令到他們重返那個地方而又沒有出現徵狀;試過一次、兩次、三次的「實驗」,再經冷靜分析,病情就會逐漸得到改善。

嘉賓﹕許龍杰(精神科專科醫生)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9/04ya103.jpg;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