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月中,法國衛生部警誡,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徵狀人士勿自行服用布洛芬(ibuprofen),恐加重病情。世界衛生組織(WHO)隨即建議有相關徵狀人士避免服用布洛芬;但不久又推翻建議,表示「不建議反對使用布洛芬」。與此同時,醫學期刊《刺血針》文章指出,布洛芬可能導致新冠肺炎病情惡化。
布洛芬是消炎止痛藥常見成分,在香港雖屬監管藥物,但不少港人遊日本、歐美時購買當地的複方感冒藥或止痛藥,都含有布洛芬。各方專家意見分歧,背後有何理據?是否需要停止服用布洛芬?
布洛芬屬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適用於輕度至中度疼痛,具退燒、止痛、消炎作用,在外國較撲熱息痛更被廣泛使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球爆發後,很多確診個案都曾服用布洛芬,但《刺血針》近日刊登文章,指布洛芬或導致新冠病情惡化。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解釋,布洛芬藥理作用是抑制前列腺素製造,令血液減少流到腎臟,腎臟的調控機制便會使身體細胞表面的ACE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增加。「ACE2就像是門,多開幾道門,病毒就更容易進入。」由於新冠病毒透過ACE2進入人體的細胞,因此有推論指布洛芬會加重病情。
欠證據顯示增感染新冠風險
值得留意的是,大部分非類固醇消炎藥的藥理作用,都會抑制前列腺素製造,因而令ACE2增加,譬如常用於紓緩經痛的甲芬那酸(mefenamic acid)、治療中度疼痛的萘普生(naproxen)。按照理論,不單止布洛芬可能導致新冠病毒更容易入侵人體,其他非類固醇消炎藥都一樣。
崔俊明強調,以上說法在理論上「講得通」,但臨牀未有足夠證據,證明服用布洛芬會增加感染新冠肺炎風險。SARS與新冠病毒相似,同樣是透過ACE2進入人體細胞,但沒有證據顯示,服用布洛芬會增加感染SARS風險。他建議市民按照藥劑師或醫生囑咐服用布洛芬。
可致胃潰瘍 胃出血 腎功能衰竭
港人用作看門口的日本複方感冒藥、美版止痛藥,不少都含有布洛芬;如有傷風、感冒徵狀,應否服用?出現頭痛或經痛,應該服用撲熱息痛還是布洛芬呢?
在公立醫院dirty team工作逾一個月的心臟科專科醫生黃任匡認為,布洛芬雖具鎮痛、消炎及退燒等藥效,但由於其副作用可大可小,可引致胃潰瘍、胃出血、腎功能衰竭等嚴重情况,因此醫生處方布洛芬,多用於出現嚴重炎症及痛症的病人身上,較少用作退燒;即使發燒患者由疫區返港,懷疑感染新冠,醫院也多用撲熱息痛,不會用上布洛芬。
在港屬監管藥物 少用作退燒
在香港,布洛芬必須在有註冊藥劑師在場及其監督下銷售。崔俊明表示,有輕微不適時,可先到藥房購買成藥或藥劑師監售的藥物來緩解徵狀。若1至2日仍未有改善,應盡快看醫生。撲熱息痛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作用相似,但不具消炎作用。撲熱息痛雖然較少引起腸胃不適,但由於經過肝臟代謝,若長期及過量服用,可致肝臟受損。他不建議市民於外地自行購買布洛芬,以免服用過量,出現嚴重副作用。
外遊購複方感冒藥藏風險
黃任匡表示,由於布洛芬可引致嚴重副作用,不建議市民自行購買及服用,尤其是長者、腸胃及腎功能較弱的人士,「如果純粹有少少頭痛,想食顆止痛藥,可以選擇撲熱息痛,這是比較安全的選擇」。但若小童出現不適徵狀時,則需立即求醫,「因為小朋友未必懂得講出自己的身體不適,或者會講得不清楚,所以不建議擅自讓小童服用撲熱息痛或布洛芬」。
另外,一些複方成藥稱能紓緩咳嗽、鼻水、鼻塞、發燒等多種徵狀,崔俊明不建議服用。因為所有藥物都有其副作用,患者服用含多種成分的複方,需承受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風險;加上,一旦出現藥物敏感,便不清楚是哪種成分所致。疫情當前,如有新冠肺炎徵狀,尤其是曾經外遊、接觸過確診者,應及早求醫。
治療藥物:愛滋藥主打 阻新冠病毒繁殖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懷疑及確診患者,用藥有何分別?
心臟科專科醫生黃任匡在dirty team工作,負責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懷疑及確診個案。他表示,若病人從疫區回港,出現初期病徵,但未及接受病毒測試,屬於疑似個案,會安排送至隔離病房接受治療,例如肺部出現「肺花」,會處方抗生素。當病人的病毒測試結果為陽性,則需服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治療藥物。
現時用於治療新冠的主要藥物,包括蛋白酶抑制劑(lopinavir/ritonavir)、利巴韋林及干擾素。以原本用於治療愛滋病患的蛋白酶抑制劑為主打,或與其餘兩種藥物一併處方,作混合治療。
副作用:腹瀉 嘔吐 影響肝功能
有關蛋白酶抑制劑的治病機制,黃任匡解釋,新型冠狀病毒侵入人體後,不能自行分裂,須透過襲擊細胞,讓細胞協助繁殖病毒,「在過程中,細胞需要酶來完成繁殖病毒的任務;而蛋白酶抑制劑令酶失去運作功能,阻止細胞繁殖病毒」。儘管現行有以上3種藥物用於治療患者,但藥物可能產生副作用,如腹瀉、嘔吐、影響肝功能等,因此醫療人員處方藥物時,會小心觀察患者的身體反應。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病情各有輕重,由毫無病徵至呼吸困難等不同情况,用藥皆有不同。黃任匡舉例指,曾接觸一名身體不適,主動求醫的女患者,確診後追蹤感染途徑,發現其丈夫亦患上新冠肺炎,但沒有病徵,「當發現女患者由丈夫傳染時,丈夫已差不多完全康復。針對這些並非在發病初期,前來求診的患者,我們不會處方利巴韋林」。最後,該患者只需服用蛋白酶抑制劑。
文:李祖怡、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專題系列文章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
- 調查:54%白內障患者延遲手術 醫生:嚴重或誘發青光眼虹膜炎
-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 【世界中風日】及早識別及判斷中風先兆 牢記「談笑用兵」、「BEFAST」口誤
- 學童適應障礙徵狀?開學、考試、長假期高危 不及早處理增患焦慮症、抑鬱症機會
- 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2024/25)已經展開!早打不要遲!(衛生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