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最佳男主角:太空旅遊不是夢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身為醫生,理所當然是理科出身,很着重邏輯推理,現在更講求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利用科學方法取得證據來確認醫療成效,當然,醫生的個人經驗也十分重要。昔時,中學舉辦一些「發明家」之類的比賽,學生要設計一些方法和儀器,把雞蛋放進去,再從天台丟下,雞蛋着地完整不受損便為成功。根據物理定論,在愈高的地方往下丟物,便愈容易損毁。因此任何東西從幾萬呎高空掉下,落地固然是粉身碎骨。但在短短幾十年間,科學發展急速得難以想像,火箭推進器已能定位垂直降落,而且損毁不大——還不是太久之前,登陸月球、火箭成功升空是十分巴閉,推進器總是掉進茫茫大西洋之中,哪想到進展一日千里。

美國太空探索企業Space X,致力研究太空運輸,最近更公開火星殖民計劃細節,包括以能重複使用的火箭與太空船,將人與物資帶到太空——到太空旅行甚至移民再不是夢。最新消息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發現銀河系以外的十個星體,與地球類似,可能尋到水源,適合生物居住。究竟要多少日子後,我們才可以像《2001太空漫遊》一樣,探究宇宙的底蘊,科學家亦不敢說準,但肯定是愈來愈近,或許在我們有生之年亦可見證得到。

驚歎於太空科研的進步時,其實醫療科技也是發展神速。以機械臂手術為例,昔日為前列腺癌患者開刀時,必須承受切口大、流血多及疼痛劇烈等風險;然而自從有機械臂的出現,於患者身上只開出幾個小孔及幾厘米的切口,已可把儀器伸進去,以直播方式於屏幕顯示體內狀况,醫生得以在清晰而放大的影像幫助下切除腫瘤,大大減輕患者受到的創傷。

科技一日千里 醫生「冇碇企」?

那麼,科技是否可以取代醫生?人工智能圍棋程式AlphaGo屢屢擊敗圍棋好手,着實令人憂慮電腦取代人腦的時代是否已悄悄來臨。的確,科技進步可令醫生受益良多,例如是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等精細的顯影檢查,讓醫生下刀時更準確,然而有些手術始終需要醫生手術技巧與經驗。最近有腎癌個案,腫瘤體積頗大,達十幾二十厘米,幾乎佔據整個肚皮,難以使用微創腹腔鏡,從細小切口拖出腫瘤;最佳做法還是傳統開刀,並由兩個醫生共同進行,也花了好幾小時。

人體結構繁複,而且可能有突發情况,就連電腦亦始料未及,還是需要醫生作臨牀即時判斷才可;而且醫生的人性化表現,也是電腦無可比擬。可以預見,科技再發達,醫生與機械仍是合作關係,人類在醫學界仍是有領導的地位。

文:傅錦峯(香港男士健康學會召集人)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703/news/_03YC001_.jpg科技發展神速——太空旅行不是夢,醫療科技也發展神速,科技能否取代醫生?(資料圖片);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