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冠疫苗成為每日新聞及茶餘飯後的重點話題,例如疫苗究竟效用多少?哪一個生產商較可信?副作用出現的機率有多大?縱是安全有效的疫苗,也並不是對每個人的成效都一樣。其實許多研究已經指出,多種因素包括年紀、性別、疾病、遺傳、嬰兒成長環境、運動、吸煙、腸道微生態等,都直接影響多種疫苗的成效。而比較容易改善的,就是一些後天及人為的因素。
運動提升疫苗對製造抗體反應
以往我曾提及餵哺母乳的益處,多項研究發現,母乳比奶粉更有效提升嬰兒接種不同疫苗後的抗體反應。社會應該提供更多空間及合適環境,鼓勵婦女多用母乳餵哺嬰兒。
研究亦指出運動可提升疫苗對製造抗體的反應,而運動的成效對於年長人士更為明顯。一項研究發現60歲以上的人,每星期3次、每次20分鐘帶氧運動,可提升流感疫苗的效力。相反,吸煙卻減低多種疫苗刺激身體製造抗體的能力。
在眾多可以改變的因素中,腸道微生態對疫苗成效的研究算是最多的。不是所有益生菌都可以提升免疫力,多項研究指出Bifidobacteria、Lachnospiraceae及Ruminococcaceae能夠提升身體對多種疫苗的免疫系統反應。
改善失衡腸道微生態
這是否代表服用以上的益生菌便可以提升我們的免疫力?不是這麼簡單的。第一、Bifidobacteria、Lachnospiraceae及Ruminococcaceae代表3個不同家族的細菌,其中只有某些家族成員才能提升我們的免疫力;第二、不同種族及地區的人所缺乏的益生菌都不一樣,中大醫學院的腸道微生態科研團隊發現,華人普遍缺乏Bifidobacteria當中某些對免疫力相關的重要家族成員,而這些有用的Bifidobacteria成員組合並不常見,因為它們需要複雜的科技及其他因素配合才能成功製造。
要提升對新冠病毒的抵禦能力,我們便要作出更好的準備。我鼓勵餵哺母乳保護我們的下一代。此外,避免吸煙及經常運動可以增加對接種疫苗後身體製造抗體的反應。對於大眾市民,我相信改善失衡的腸道微生態可以提升疫苗的成效。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專題系列文章
- 肺癌惡化快 5年存活率約兩成 專家:肺片肉眼難辨腫瘤 可試行AI蒐數據
- 【新冠疫苗】首批復必泰JN.1疫苗19日起 滿12歲合資格人士免費接種
- 【精神健康】「情緒通」熱線18111 隔空「急救」 聆聽困擾傾偈渡難關 冀恆常化
- 「器官捐贈日2024」生命饋贈 延續希望 (衛生處方)
- 【子宮頸癌疫苗】2004至08出生女生注意:12月2日起第一階段免費補打HPV疫苗
- 調查:54%白內障患者延遲手術 醫生:嚴重或誘發青光眼虹膜炎
- 【日行萬步】 減患心血管、二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風險 (衛生處方)
- 【腦退化者回家】忘記回家路線、與家人失散 超市等裝友里蹤跡App 照顧者按掣報失
- 【世界中風日】及早識別及判斷中風先兆 牢記「談笑用兵」、「BEFAST」口誤
- 學童適應障礙徵狀?開學、考試、長假期高危 不及早處理增患焦慮症、抑鬱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