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保健產品廣告中,不乏「成功」個案分享,聲稱服用後不用再接受治療。
香港大學藥物安全應用及研究中心總監崔俊明表示,「市民要小心,不要以為這些產品可以代替傳統治療,如化療、標靶治療」。大眾不要盡信這些個案分享,以免耽誤治療,影響病情。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潘智文表示,曾有病人放棄西醫治療,只採用健康產品來治癌。其中一個年約40歲的鼻咽癌男病人,本身有鼻敏感,以為流鼻血、鼻塞都是正常,所以遲了求診,證實患上第3期鼻咽癌。
採另類療法 鼻咽癌3期變4期
「鼻咽癌對傳統治療反應良好,有機會康復,豈料病人突然說暫時不做治療。我擔心是我解釋得不好,或者他是否擔心副作用。他謂解釋很清楚,只是有親戚介紹他吃某款健康產品,告訴他有朋友吃了之後末期肝癌都康復了。」潘智文續指,由於該病人是家庭支柱,考慮到電療、化療有副作用,又需要請假一段時間休息,決定尋求另類療法,放棄傳統治療癌症的方法。
事隔半年,該病人回來求診,其淋巴核已經由最初的1至2厘米,增大至4、5厘米,擴散變成第4期鼻咽癌。潘智文提醒,目前還沒有臨牀研究證實這類健康產品能夠治療癌症,或取代傳統治療。
服中藥要與中西醫溝通
雖然抗癌食品不能取代傳統治療,但部分可作為輔助用途。潘以靈芝為例,有臨牀研究指靈芝能減低癌症治療的副作用,「有小部分病人因受不住副作用而中止治療。如副作用減少,病人願意完成治療的機會增加,間接有助抗癌」。
潘智文又提到,很多病人都問化療期間可否服食中藥。她建議病人應與西醫及中醫溝通,讓他們了解病人正服食哪種藥物、中藥、保健食品。另外,避免服食有抗癌功能的中藥,例如黃芪、白花蛇舌草、貓爪草、蠍子、蒲公英,因為可能會加深副作用,例如影響肝酵素。
FDA「註冊」未必安全有效
崔俊明則提醒,不少保健產品標明「美國FDA檢測安全」、「在美國、加拿大註冊,成分安全有效」,他對此質疑。「以美國為例,健康產品需要美國FDA註冊登記號碼,但不會檢測該產品是否安全、是否有效。」消費者要留意,一些健康產品標榜獲美國FDA註冊,並非指獲美國FDA認可它安全和有效。
崔俊明最後提醒,不是藥物不等於沒有副作用,「市民經常覺得中西藥才有副作用,但要謹記健康產品都有可能不安全,裏面可能有雜質、污染物,或劑量過大都會出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