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骨脆 一跌即傷 練平衡做不倒翁

分享此內容:

年老骨脆 一跌即傷 練平衡做不倒翁
增肌防跌——負重運動加上充足營養,有助增加肌肉,預防跌倒。(Chris_Tefme@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明報專訊】長者跌倒十分常見,髖部、脊骨和手腕骨折最為普遍。然而,髖關節骨折的後果十分嚴重。訓練平衡力,增強穩定,可減少跌倒骨折風險。

隨年紀增長,骨質密度慢慢減低;加上不良生活習慣,骨骼變得更脆弱,容易因跌倒或低能量創傷(即一般不會令正常骨骼導致骨折的創傷,如低強度碰撞)引致骨折。

長者髖關節骨折 1年內死亡率高

髖關節、手腕橈骨和脊椎常常因跌倒骨折,這些部位的骨質結構較容易因骨質疏鬆症而變得脆弱,也是跌倒時一般較受力的部位,因而容易骨折。根據2016年香港醫學雜誌文獻指出,長者因髖關節骨折入住公立醫院接受手術的個案,由2001年的3678宗,上升至2011年4759宗。而在2000至2006年,65歲或以上長者因髖關節骨折並做手術後1年的死亡比率,男、女性分別約27%及15%,最普遍情况是併發肺炎及細菌感染等,問題的嚴重程度可見一斑。

除非長者太虛弱而無法接受任何形式的麻醉,否則手術有效減少長期卧牀。醫生會因應骨折位置及嚴重程度安排手術,包括置換人工髖關節、運用金屬釘及板固定骨折位置。手術後應盡早接受復康治療,避免因長時間卧牀令肌力下降。

脊椎壓迫性骨折亦常見於長者,除了跌倒,長者在搬重物及突然轉身時,亦容易引致問題。由於脊椎附近有很多神經線,當神經線受壓會影響身體感覺及活動能力。治療方面,醫生根據骨折嚴重程度,包括脊椎穩定性和神經線有否受壓等,考慮非手術治療(如止痛藥及佩戴矯形器),或以手術固定脊椎及背部後凸的情况。

跌倒時的自然反應是用手按地,因此橈骨亦常常骨折。若是輕微移位及穩定的骨折,矯正移位配合石膏固定便可;如果問題較嚴重及不穩定,醫生可能考慮手術固定。

肌肉於30歲後會隨年齡上升而流失,若加上缺乏負重運動、營養不足及其他如中風等疾病,令長者肌肉力量及質量大幅下降,除了影響日常活動能力,還會影響活動的穩定及協調,增加跌倒風險。

家居昏暗雜亂 增跌倒風險

此外,不當的家居環境亦會增加跌倒危機,例如昏暗環境(尤其是夜間往洗手間的通道)、浴室地面濕滑、椅子不穩固及高度不合適、家居多雜物等。因此,有需要可尋求專業人士評估,根據建議加裝扶手、合適椅子及助行器等,減低跌倒風險。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文:陳啟豪(聖雅各福群會註冊物理治療師)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