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無論大人或小朋友,香港人使用流動電話的時間愈來愈長,乘車、逛街、用膳,人人機不離手,手機成癮有愈發普遍的迹象。
「上癮」其實關乎人類特性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指出,「上癮」這現象其實關乎人類特性,任何事物只要可帶來歡樂或愉悅感覺,就容易令人上癮,像喝酒、吸煙一樣。
傅子健指,除成人以外,也有不少對手機上癮的兒童患者。很多學校要求學生把手機關掉,或放進儲物櫃,但有學生因而上課時不能集中,甚至偷玩手機,最後被罰,家長唯有帶子女求診。有一個11歲患者更因為沉迷手機遊戲,因而不斷「課金」,終被父母發現。
擴闊社交 建立多元興趣
面對子女出現手機上癮的徵狀,傅子健建議,家長應先了解為何子女有這樣的行為,針對原因而跟進。減癮的大原則在於拓闊子女的生活圈子,可以透過不同活動,如打球、做運動、看電影等娛樂,讓子女從其他活動尋找樂趣,減低對手機的依賴。同時,家長要檢討是否和小朋友相處的時間不足,甚或是自己也有沉迷行為,無法身教,才讓子女對手機上癮。
規劃生活比藥物更有效
若成癮徵狀已對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的患者,例如專注力嚴重不足,醫生會考慮處方藥物。但傅子健強調,為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生活規劃,包括手機以外的多種娛樂和興趣,才是可持續的治療方式,比藥物更有效。
美政府里程碑研究 初步數據出爐 常用手機電玩 兒童大腦皮層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