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靠「拖」應對 小心變惡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香港每4個女性便有1人患上子宮肌瘤,不少患者飽受「血崩」煎熬,甚至貧血、暈眩、尿頻、凸肚腩。然而,超過50%患者卻毫無徵狀,肌瘤隨年月增大而渾然不知。而一直被認定為良性的子宮肌瘤,近年醫學界發現有「變惡」風險。
患上子宮肌瘤,是否必須手術切除子宮?還是等到更年期,肌瘤就會消失?

子宮肌瘤靠「拖」應對 小心變惡
(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Kamonchai Mattakulphon@iStockphoto)

◆鍾:鍾澤鏘(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阮:阮邦武(婦產科專科醫生)

誰是高危族?

問:子宮肌瘤成因為何?

鍾:子宮肌瘤即長在子宮的纖維瘤,多屬良性,高危年齡層為40至50歲,不過亦有年輕化趨勢,臨牀不時遇到30歲或以下的患者。病因不明,但已知會受雌性激素刺激而生長,例如患有子宮肌瘤的病人懷孕,肌瘤會因體內雌激素上升而增大,產後多數會縮小;若病人隨更年期停經,肌瘤有可能隨雌性激素下降而停止生長或縮小。其他高危因素包括肥胖、月經初潮較早(如早於11至12歲以前),或有家族病史。

子宮肌瘤可生長於子宮內外不同位置,子宮最外層叫漿膜,漿膜下的子宮肌瘤可向外生長,甚至生上腹腔,壓迫其他器官;還有生於肌肉層,以及子宮內膜下、於子宮內腔生長的肌瘤(見圖1)。

子宮肌瘤靠「拖」應對 小心變惡
圖1(明報製圖)

尿頻、凸肚、腰痛都關事?

問:子宮肌瘤有何徵狀?

鍾:患上子宮肌瘤,不一定有明顯病徵;一般因應肌瘤大小、數目、位置而出現不同病徵,大致分為3類:

‧月經問題:月經血量增加、有血塊,甚至血流不止、月經日數增長。可能引致貧血,因而頭暈、氣喘、心跳加速、長期疲倦,亦可能出現經痛

‧其他器官病徵:當子宮肌瘤太大,壓到附近的器官或組織,可引致不同病徵,例如下腹受肌瘤影響而隆起,引起腰背痛;如壓到膀胱,會有尿頻或小便困難;如壓到腸道,則可能有便秘

‧生育問題:小部分子宮肌瘤會影響生育,可能出現早產、流產或胎位異常等情况

家庭醫生會診斷子宮肌瘤大小,處方藥物紓緩病徵;若發現子宮肌瘤太大、生長異常快速,或病徵太嚴重、藥物效果不理想等,便會轉介婦產科。

陰道超聲波檢查夠仔細?

問:如何診斷子宮肌瘤?

阮:由於大部分子宮肌瘤均無徵狀,不少病人在身體檢查或因某些原因接受掃描檢查時才發現。診斷子宮肌瘤,婦產科醫生會初步為患者做婦科檢查,包括陰道及盆腔檢查;若醫生能從腹部觸診中摸得到,肌瘤可能已撐到子宮大如懷孕3個月。

至於確診子宮肌瘤,則要靠超聲波檢查,可即時知道結果。檢查方法有多種,可在腹部或經肛門進行,適合因未有性生活或子宮肌瘤太大,未能接受陰道超聲波檢查的病人。不過,大部分婦科醫生會採取經陰道超聲波檢查,因為較接近子宮,影像會更大及清晰,小至0.5厘米的肌瘤都診斷得到,同時可檢查卵巢情况。至於位置較隱蔽的子宮肌瘤,則可透過喉管在宮腔注入生理鹽水,再用超聲波探測宮腔內的肌瘤。若單靠超聲波做不到確定的診斷,則可考慮其他的造影,如磁力共振。

子宮肌瘤靠「拖」應對 小心變惡
(林若勤攝)

只切肌瘤保子宮難斷尾?

問:如何治療子宮肌瘤?是否要做手術切除子宮?

阮:如肌瘤不大、沒有徵狀,不一定需要做手術。但子宮肌瘤一般會隨時間慢慢變大,所以必須定期監察,當愈來愈大或出現徵狀時,就要考慮治療。

治療上,目前沒有藥物可令肌瘤永久消失或縮小。若經血過多而情况不太嚴重,醫生會處方止血藥、荷爾蒙藥控制經期,但若有血崩,甚至引致貧血,則建議手術處理。另外,不少患者因肌瘤令盆腔出現壓迫感、下墜及脹痛,或有小便問題、受孕困難、流產風險,亦需考慮手術。

手術治療,最有效方法是切除子宮,可根治子宮肌瘤,不會復發;但切除子宮後不會再有月經,亦不可能懷孕,因此不適合年輕或有生育意願的女性。這情况可考慮子宮肌瘤切除手術,但有以下注意:

‧若保留子宮,徵狀未必完全改善,復發率約15%至27%

‧多發性子宮肌瘤無法完全割清,剩下肌瘤有可能繼續生長,復發率約30%至50%

‧子宮肌瘤數目愈多、愈大,手術風險較高,或會因止血困難而可能要切除子宮

‧割去子宮肌瘤後,子宮宮壁會有傷口,懷孕時傷口有可能爆裂,尤其是由外層至宮腔較深的傷口,風險更大,醫生多建議這類女士剖腹生產。但整體而言,導致懷孕時子宮傷口爆裂只屬少數,少於100分之1。

不論切除子宮抑或子宮肌瘤,都可以微創手術,傷口較小。

微創取惡瘤有擴散風險?

問:子宮肌瘤可危及生命?會否變為惡性腫瘤?

阮:當子宮肌瘤愈來愈大,不僅令肚腩突出,影響儀容,亦可能壓到輸尿管令腎腫脹,破壞腎組織引致腎衰竭;甚或肌瘤壓住尿道出口,致排尿困難;嚴重者,肌瘤壓住盆腔,影響血液循環,引起腳腫,甚至深層血管栓塞,導致肺栓塞,可危及生命。

近年不少文獻證實,不是所有子宮肌瘤都屬良性,惡性機率佔1500分至2000分之1。所以,當發現子宮肌瘤出現特別或新的徵狀,應及早考慮手術。就發現子宮肌瘤癌變風險,醫學界對微創手術亦出現爭議。幾年前FDA(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警告,微創手術使用粉碎器將肌瘤切碎取出會帶來風險,萬一肌瘤為惡性,此舉可令癌細胞擴散。此後2至3年間,美國做子宮肌瘤微創手術的數字大為下跌,採取傳統手術的數字上升,但手術風險、併發症增加,因傳統手術後傷口爆裂、發炎,或影響腸胃問題的風險較大。所以現時不少醫生做微創手術時,先將肌瘤放入一個袋內才切碎,再經小傷口取出,此舉雖令手術難度增加,但較為安全。


知多啲:怕開刀等收經 捱痛添風險

對付子宮肌瘤,不少女士不想「捱一刀」,希望拖延至更年期,肌瘤隨雌激素下降而萎縮,這方法可行嗎?

婦產科專科醫生阮邦武指出:「曾有病人為等收經而延誤做手術,未等及收經,肌瘤卻變大了,增加手術難度及風險。」的確有部分病人收經後肌瘤縮小,但亦有患者肌瘤沒有縮小;若日後因不明原因而變大或出血,依然須靠手術處理。加上更年期有人較早、有人較遲,若病人本身病徵嚴重,每個月都在忍受痛苦,「等收經」實在不智。

此外,怕手術的患者,有人會考慮保守治療,如子宮動脈栓塞術,堵塞子宮兩條主要動脈,令肌瘤缺血而縮小及壞死;另一種方法是利用聚焦超聲波消融子宮肌瘤。但這些方法只是控制徵狀,不會移除肌瘤,肌瘤多數會隨時間再生長,有可能仍需手術處理。

為及早發現問題,建議女性自25歲,或開始有性生活後,便要定期做婦科檢查,提防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症、卵巢瘤等早期徵狀不明顯的婦科疾病,及早診治。

文:吳穎湘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40至50歲為高危層 有年輕化趨勢

多因素主導病徵 月經異常最普遍

先做婦科檢查 多以超聲波確診

治療以手術為主 子宮切除可根治

子宮肌瘤繼續生長 過大影響其他器官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