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升小性情大變 一屋交戰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媽媽投訴說:婷婷升上小一後,變成了另一個人,做功課馬虎不專心,常常發脾氣。

婷婷投訴說:媽媽變了,十分掛念以前那個溫柔和疼愛我的媽媽。

爸爸無奈說:無法令太太與女兒好好相處,自己好像什麼也幫不上。

這一家三口,都成為輸家。

■個案

媽媽勸做功課 女兒尖叫嚎哭

「婷婷:在學校是個乖巧的小女孩,但回到家中,卻變成了另一個人。」這是媽媽對婷婷的描述。

過去的兩個月,媽媽每天都帶着既緊張又擔心的心情,到校車站接婷婷放學,心裏想着:不知道婷婷今天的心情又會怎樣呢?原來婷婷自從升上小一後,以往天真活潑、無憂無慮的笑臉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是那種反覆無常、近乎失控的極端情緒。

每逢做功課,都是她大發脾氣的時刻。每天放學後回到家中,媽媽都會先讓婷婷吃些茶點,休息一下才開始做功課。但是婷婷總是希望將那半個小時的休息時間一直延長下去,所以每當媽媽叫她做功課的時候,她的脾氣就來了,要不就是借故離開座位,要不就是不停地說做功課很悶,又或抱怨遊戲時間太少……

女:媽媽你變了

最初,媽媽還可以容忍,好言相勸,哄着婷婷做功課;但擾攘久了,媽媽的容忍度也到了頂峰,大罵婷婷不聽話,做功課不專心、態度馬虎、不努力盡學生本分還諸多藉口……那邊廂,婷婷在媽媽的連珠炮發下也失控地尖叫嚎哭,控訴媽媽每天催逼她做功課,抄寫功課又要求字體必須整齊端正,否則就要擦去重做,做完功課後又要經常做練習、溫習詞語、準備默書,根本沒有玩耍的時間。她一邊哭,一邊說:「媽媽你變了,不再像以前那麼溫柔,經常大聲責罵我,你不愛我了!」

看到這個場面,就連爸爸也感到十分無奈,有時見婷婷太無理太失控,也忍不住罵她幾句;但有時又見太太罵女兒罵得太兇,就出面勸阻,結果「大戰更加升溫」,一家人都成為輸家。

爸爸逃避「戰場」

漸漸地,家中少了歡樂的氣氛,多了對抗的局面。兩母女緊張的關係,除了發生在學習方面外,就連其他日常瑣事,有時也變成了爭拗點。媽媽覺得很委屈,一心只想盡教養孩子的責任,但女兒不配合,丈夫又怪責她,覺得很無助。婷婷的情緒也變得不穩定,有時因為很小的事就暴躁起來,晚上又經常發噩夢;有時又整天纏着媽媽,希望得到她多一點的關心。但是媽媽始終無法忍受婷婷散漫的學習態度和反覆的情緒變化,對於管教婷婷實在束手無策。爸爸對着兩個女性,也不知如何是好,索性逃之夭夭,放工後盡量延遲返回「戰場」,希望盡量得到一點寧靜。

結果我的辦公室就出現了三個很無奈的人:媽媽覺得自己很失敗,自己一番心思照顧孩子,現在就每天跟孩子交戰;爸爸覺得很無奈,無法令太太與女兒好好相處,自己好像什麼也幫不上手;婷婷對我說她很傷心,說媽媽變了,十分掛念以前那個溫柔和疼愛她的媽媽。

■過分保護 適得其反

對於首次有子女升讀小學的家長,他們一般都明白孩子正進入人生另一個階段。有些父母除了希望子女開心學習之外,亦十分擔心他們無法跟隨學習進度而感到挫敗,甚至失去競爭力,所以不自覺地多番催促孩子,希望他們「做到又要做好」,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甚至要有好成績,才不會被其他孩子比下去。其實,這些家長也是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因為學習進度和成績不如人而感到不快樂。

屢勸不改 放手讓孩子承擔後果

有時父母的過分保護,過分地以「孩子的開心」作為孩子人生唯一的成長養分,反而適得其反。特別是對於那些需要較長時間適應新環境,但卻很有主見的孩子,家長愈是催逼,他們愈是反抗,最終就像婷婷和媽媽那樣兩敗俱傷,毫無益處。所以,如果家長經過耐心的勸告和指導,孩子仍然不肯配合,家長便要放手,讓孩子去承擔後果。例如屢勸孩子也不肯做功課,那麼就讓孩子獨自面對不做功課的後果,例如被老師責罵、重做和留堂完成。希望他們藉着教訓,學習面對因自己的選擇而帶來的痛苦。這樣總好過跟孩子硬碰,既傷害親子感情,孩子又無法學習負責任的道理。說到底,家長的出發點都是為了保護孩子,希望減少他們的痛苦,但是,適當地面對痛苦,是孩子學習提升抗逆力的重要經驗。

誠然,家長面對孩子每一個成長轉捩點,難免有時會感到「教養迷失」或「管教無助」。家長應該首先明白孩子的性格和自己的期望,在教養方面須加以調校。如果孩子是那種需要多一點時間適應新環境的類型,父母就要按照他們的成長進度,予以適當的引導,並要衡量孩子的承載力,才能作出合理的期望。

學習要求避免過高

像婷婷般的小一生,對學習的概念可能仍然停留在輕鬆玩樂的心態,那麼家長在小一階段中可用輕鬆的手法對待做功課這項「活動」,例如在功課時段引入輕鬆的「學習遊戲」,將做功課變成一個快樂的學習時段,培養孩子對學習的動力。此外,避免過高的學習要求,例如對字體整潔有過高標準,或對做功課效率諸多要求和挑剔,令孩子對做功課形成一個先入為主的厭惡感。

初升小一的孩子,無論在學習環境、學習模式和社交等方面都需要時間適應,有一定的壓力,情緒難免會有起伏。他們都希望家長明白多於指摘,接納多於批評。多聆聽,分擔他們對學習上的困難;多接納,理解他們在學習上仍然處於摸索的階段。

教養方式 切合孩子性格

一切從關係開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化解一切矛盾、分歧和爭拗的基礎。平日與孩子要多說笑、多玩耍、多親子活動時間。父母子女之間融洽相處,子女更能接納和服從父母的教導和規則。父母也更有能力反思自己教養的方式是否切合孩子的性格,並在子女不同的成長階段中調節管教模式,配合孩子的成長步伐。

文:陳穎儀(臨牀心理學家)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www.afterroberto.com/wp-content/uploads/2018/01/32255c47dd40ee09653998d75e0cf187.jpg關係破裂——子女升讀小一後,家長會更注重子女的讀書成績,擔心他們無法跟上學習進度。但過分強硬,有可能導致反效果,甚至破壞親密關係。(圖: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版提及個案無關);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