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梨狀肌症候群 vs 椎間盤突出 直腿抬高分辨痛楚 治療有不同(談痛說情)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坐骨神經是人體最大的神經,由下背經過臀部,然後從大腿後側向下延伸。由於它所經之處甚多,故有不少原因可影響這組神經線,產生坐骨神經痛。我們可以把坐骨神經痛比喻為一個痛症家族,任何導致這組神經受壓或受刺激的病因,都是這個痛症家族的成員,其中最常見也最教人聞之色變的是椎間盤突出。因為它的治療往往不是一蹴而就,常常得花好些時間,與物理治療甚至手術耗上一段時間才能康復。相比之下,它的另一個成員「梨狀肌症候群」則容易處理得多,卻由於較椎間盤突出少見而被人忽略。


相關文章:腰痛有原因 久坐勞損退化傷腰椎? 治療有法 強化核心肌肉要小心


梨狀肌症候群易與椎間盤突出混淆 抬腳分辨痛楚來源

梨狀肌位於臀部深處,負責穩定髖關節,對不少下肢動作,例如旋轉大腿都非常重要。倘若久坐不動,例如經常坐在辦公室的白領上班族、職業司機、職業單車運動員;又或時常重複使用臀部肌肉作高負荷動作,例如長跑或舉重運動員;甚至髖關節、盆骨、臀部曾經受傷,都有可能令梨狀肌繃緊或痙攣,壓着下方的坐骨神經,引發梨狀肌症候群。它同樣可帶來臀部延伸至大腿的刺痛麻痹感,無論坐着或是站着也如影隨形,教人坐立不安。


【坐骨神經】梨狀肌症候群 vs 椎間盤突出 直腿抬高分辨痛楚 治療有不同(談痛說情)
 運動痛症頻道

梨狀肌擠壓坐骨神經 坐立難安 治療需配合肌肉訓練

不過,治療梨狀肌症候群簡單得多,在大多數情况下,透過物理治療、手法治療或針刺方法,把繃緊或痙攣的梨狀肌放鬆,便能夠解除對坐骨神經的壓迫,達到紓解痛楚之效。長遠而言需要配合肌肉訓練,保持肌力平衡,避免坐骨神經再次被梨狀肌擠壓。小部分患者對治療沒有反應,則需要再仔細找出病因。

由於梨狀肌症候群與椎間盤突出,均影響坐骨神經,帶來相似病徵;即使它們的病因及治療方法非常不同,仍常常被人混為一談。要把這兩個坐骨神經痛的「成員」分別出來,不一定需要繁複的造影檢查或技術,透過簡單「直腿抬高測驗」或許已可辦到。方法是仰臥於牀上,把受痛楚影響的下肢伸直後再向上抬高。對於受椎間盤突出影響的坐骨神經痛患者而言,他們是無法完全把痛肢抬高至70至90度;反之,梨狀肌症候群患者在抬高下肢的過程中不會出現太大障礙。「直腿抬高測驗」可以在家自行做,或是在診所由醫護人員協助下簡單完成,是一個簡易卻可信度高的臨牀檢測。

在診所,不時看見梨狀肌症候群患者因對坐骨神經痛的固有印象,未弄清病因便先設想日後漫長的治療過程,盡往壞處去想而坐困愁城,為本已惱人的生理痛楚,再添沉重的心理負擔。其實,事情往往沒有如想像般糟糕,弄清真相後再逐一擊破,是治病也是處世所需的態度。

【坐骨神經】梨狀肌症候群 vs 椎間盤突出 直腿抬高分辨痛楚 治療有不同(談痛說情)
直腿抬高測驗——直腿抬高測驗可分辨出痛楚是來自椎間盤突出,還是梨狀肌症候群。(明報製圖)

相關文章:【腰背痛】姿勢不良久坐少運動 增腰背肌肉、椎間盤壓力 辦公室簡易伸展4招紓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薛詠珊(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痛「正」能量計劃總監、家庭醫學專科醫生)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