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吳: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吳偉棠醫生 鄭:精神科專科鄭欣怡醫生
吳:瘦身風氣盛行,節食是否必然導致厭食症?在香港,厭食症常見嗎?患者是否以女性為主?
鄭:厭食症屬於飲食失調。患者對肥胖身材有恐懼感,以致透過極端方法控制體重和身形。過程中會引發情緒困擾,影響社交、學習或工作等日常生活。
本港缺乏有關厭食症研究的權威數據,但有調查發現,厭食症在過去20年有上升趨勢。若參考外國數字,厭食症發病率是0.5%,即每1000人約有5個患者,香港情况也差不多。男女皆會患上厭食症,但女性患者較男性多7至10倍。
■瘦身建自信 宣泄無力感
吳:除了追求纖瘦外表,其他因素例如家庭、工作或學習上等壓力,會否導致厭食症?
鄭:減肥瘦身是導致厭食症的原因之一。由於患者自信心較低,瘦身成果讓他們取得成功感和別人認同。對於年紀較輕(即十來歲)的患者而言,他們拒絕進食的原因可能是宣泄不滿情緒,例如因為父母關係不好常有爭拗,令患者感到無助,在處理家庭關係上有無力感,於是轉移控制自己的食量,以表達不滿。所以,任何壓力來源,包括來自家庭、工作或學習等,也有可能導致厭食症。
■頭暈脫髮 心肌、腦部萎縮
吳:厭食症會出現什麼併發症?體重持續下降,出現哪些問題?
鄭:當患者體重長期處於過低水平,BMI在17.5以下,併發症愈見嚴重。
常見的併發症包括時常感到寒冷、疲倦或頭暈,部分會有便秘或肚脹,皮膚乾燥,指甲脆弱及脫髮;也有可能出現肌肉萎縮、血壓低和心跳減慢。男性性慾轉差,女性經期混亂或停經。當體重持續下降,更會出現骨質疏鬆、心臟肌肉萎縮、腦部萎縮、不孕等。而進食後常扣喉嘔吐的患者,或引起電解質失調而影響心臟正常運作。
■服藥、心理輔導 1/3可完全康復
吳:如何治療厭食症?成效如何?有機會完全康復嗎?
鄭:厭食症的死亡率約10至15%。一般可透過藥物和心理輔導治療。藥物方面,精神科專科醫生會以血清素協助減輕患者抑鬱和焦慮。至於心理輔導,主要是改變患者對食物和身形的態度,建立正常飲食習慣。若病情源於家人關係或爭拗,患者與家人或需一起接受家庭治療。愈早治療,效果愈理想。
但厭食症相對較難治癒,復發率也較高。據統計,在接受治療的患者中,有三分一能夠完全康復;三分一有改善,但仍未能完全康復;另三分一則是康復情况不理想,持續出現厭食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