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94):我們欠缺了什麼?

分享此內容: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94):我們欠缺了什麼? (wutwhanfoto@iStockphoto,設計圖片)

 

醫生的說話是一把兩刃刀,縱是短短數分鐘,它可以削去傷痛的鬱結,也可以把傷口插得更深。 – 陳家亮

 

【明報專訊】頭髮太長了,於是上星期我便跑到了某屋苑的髮廊。我經常去這店子,因為它位置比較偏遠,顧客不多不用輪候,加上老闆友善健談,有點像兒時街坊小生意的味道。這位老闆很有魄力,一位女士撐起整個店子,還要供養父母,生活也實在不易。

 

醫生問病人家屬:博定唔博

這個晚上店子的氣氛異常沉寂,老闆一改她談天說地的作風,反而向我請教一些醫療上的問題。原來她的爸爸早前因為心臟病發,住進了附近的醫院。經深入檢查後發現他的情况嚴重,不適合「通波仔」,只可能考慮做心臟搭橋手術。但由於糖尿病影響腎功能衰竭,手術的風險也頗高,於是醫生要求家人作決定。

她繪聲繪影地模仿那位主診醫生說話:「你哋博定唔博?博的話我就安排十字車送病人到另一間醫院做手術。」她對着我苦笑說:「我們憑什麼作決定?擲公字嗎?為什麼醫生要把責任拋給家人?他不可以用他的專業知識給我們建議嗎?」

苦苦掙扎了幾天,她最終決定讓爸爸「博一博」。

一個星期日的大清早,她陪伴爸爸乘救護車從甲醫院轉去乙醫院。在專科病房等候了大半天,終於另一組醫生出現了。他們翻閱病人的檔案,商討好一會後便離開了。不久,病房護士通知她,說已經安排救護車把病人送返原本的醫院。這位老闆感到非常詫異,於是追問原因。護士的回覆是病人不適合做手術,轉介的醫生會再向她解釋。

花了一整天,結果還是原車發還。當她找到了轉介爸爸的主診醫生,那醫生竟然驚訝地反問她:「為什麼讓他們送你的爸爸回來?我可以做的都已經做了,不做手術還可以怎樣?」說到這裏,她的眼眶也紅了,再不能說下去……

 

醫生的話是兩刃刀

「醫生人手短缺」,這個話題真是有點兒膩!那邊廂要求放寬海外醫生,這邊廂要求開辦第三所醫學院,亦有人歸咎於開會及文書工作太繁重。以上種種說法似乎都有它的理據,增加人手或可以解決表面上的供求失衡。當然,充裕的人手便可以減低工作壓力,讓醫生能夠騰出更多時間與病人及家屬溝通。

醫生的說話是一把兩刃刀,縱是短短數分鐘,它可以削去傷痛的鬱結,也可以把傷口插得更深。我們行醫者不要因「繁忙」而創造難以修補的傷口。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吾生有杏系列文章: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94):三讀倚天屠龍記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93):我可以多飲些酒嗎?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92):當醫生再變成病人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91):在中東尋找機遇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90):愛上你的膽

更多吾生有杏系列文章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