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常見的兒童疾病之一,患者早於兩、三歲已可能出現咳嗽、喘鳴及呼吸不順等徵狀,尤其多見於運動或大笑大哭過後,若沒有適當處理或輕視這些徵狀,有機會嚴重妨礙孩子的身心發展,甚至致命。有醫生指出,有部分家長因擔心吸入式類固醇的副作用或認為孩子的徵狀稍為緩減,便自行停藥,惟孩子的氣管炎症根本從未「清零」,有機會令氣喘不斷復發,或致哮喘斷尾無期。
betway体彩 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吳國強醫生指出,本港大約有一成兒童患有哮喘,除了大家認知的「hehe」聲的喘鳴外,慢性咳嗽都是兒童常見的哮喘徵狀。慢性咳嗽是指持續出現咳嗽4星期或以上,多為乾咳,發作時不是一、兩聲咳嗽,而是持續咳十多下,有時更會從睡夢中「咳醒」。
不過,由於小朋友未必懂得表達自己呼吸不順,需要家長觀察和判斷。吳醫生指,若小朋友容易疲倦,例如玩耍一會便要休息;喘氣不斷、說話困難、呼吸時頸部出現青筋等,都需要加倍注意。
哮喘發作非小事 影響兒童身心發展
別以為哮喘只是會令兒童偶爾氣喘的小毛病,更不要誤以為一年發作兩、三次僅是小事,實際病情可令孩子的身心發展受影響。
「玩耍對小朋友十分重要,但哮喘會損害其體能和表現,降低他們的成功感而變得不開心,身心失衡會損害生活質素。」吳醫生強調,不妥善控制哮喘可能會令小朋友發展為敏感體質,「病童一旦同時患有哮喘及鼻敏感,有機會令其患上睡眠窒息,長遠可損害智力和情緒,對學業、家庭和社交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氣管炎症未「清零」 哮喘年復年復發
吳醫生指,即使孩子在一年內哮喘只發作數次,其實已反映氣管持續有發炎,年復年的炎症可以對其氣管造成永久性傷害,令哮喘更易發作;患者更可能因為氣管收窄,到30、40歲或已無力走幾層樓梯。反之若在病人出現氣喘後的兩至三年內持續有效地控制病情,目標令炎症「清零」,約六至七成的孩子有望在6歲後哮喘「斷尾」。
早診斷、早治療是控制哮喘及增加斷尾機會的關鍵,即使病童的徵狀受到控制,仍需要持續用3至6個月的藥物,原因何在?吳醫生強調:「氣管的炎症一般在非常嚴重時才會產生徵狀,所以表面看似『零』徵狀並不等於沒有發炎。」
切勿因擔心類固醇副作用自行停藥
吳醫生續指,不少家長或憂慮使用類固醇有副作用,故孩子的症狀稍為減退便動輒停藥,令氣管持續受炎症影響和破壞。「其實用於治療哮喘的噴劑,類固醇含量相當低,一般不會引起嚴重副作用,反而過早停藥,令氣管持續發炎,最終可導致氣管永久性收窄,屆時只要遇到輕微的刺激便足以誘發氣喘。」
他表示,病童接受肺功能、噴氣及抽血檢查,便能知道氣管是否有發炎。現時治療哮喘有不同的藥物選擇,包括類固醇噴劑,亦有非類固醇噴劑,醫生會視乎病人對藥物的反應而制定用藥建議,有時更會加入長效氣管舒張劑,如效果仍欠佳會考慮使用針對炎症因子的生物製劑,以盡快控制病情。
哮喘可致命 愈早治療成效愈理想
吳醫生提醒家長,哮喘發作可以十分嚴重甚至致命,若發現小朋友呼吸不順,使用醫生處方的緊急藥物後,仍然未見改善,「甚至見到孩子繼續摸著胸口感到不舒服,呼吸時急促及出現青筋,說話上氣不接下氣等情况,便要立即求醫,如待唇色變紫或暈倒才送院可能已太遲。」
與其他疾病一樣,哮喘愈早治療控制,效果會愈理想;若哮喘發展至中至嚴重程度,治療成效可能事倍功半。吳醫生多次重申,患哮喘的病童,應及早斷症和用藥控制炎症,經評估後再逐步減藥、停藥,有助減少甚至避免復發,小朋友長大及成年後很大機會不再受哮喘威脅。
哮喘跟先天及後天因素影響有關。吳醫生表示,假如父母有相關病史,又或是氣管發育較差的早產嬰兒,這些小朋友都有較大患上哮喘的機會。至於後天因素則與感染、食物、環境污染等因素有關,故此要預防小朋友患哮喘及發作,不妨注意以下7個小貼士:
預防兒童哮喘7個小貼士:
.懷孕時切忌吸煙及要遠離二手煙,並要攝取足夠的營養
.母乳餵哺至嬰兒9至12個月大
.經常保持家居乾爽清潔
.遠離空氣污染,包括在家中使用明火煮食時要關上廚房門、空氣污染指數太高時孩子不宜長時間逗留室外
.讓孩子每日做最少1小時運動至出汗
.孩子每天應吃2份水果及3份蔬菜,以及1杯添加維他命D的奶製品
.如孩子有呼吸道感染,及早治療可以減低氣管受損的機會
預防哮喘的其中一個貼士是要每日運動,不少家長或擔心運動會誘發氣喘,對孩子構成危險。吳醫生強調,運動對於控制及改善哮喘猶為重要,孩子如能恆常在空氣質素良好的環境下,每天運動最少1小時,有助強化氣管以減少發作;如發現運動時的確出現氣喘情況,醫生會處方預防藥物讓孩子在運動前使用,以降低氣喘發作的機會。
「解構小兒哮喘」明報副刊FB Live直播
日期:2022年7月21日(星期四)
時間:20:30 – 21:00
講者:吳國強醫生(betway体彩 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
查詢電話:2515 5437
專科醫生Q&A 立即提問:https://link.mingpao.com/72678.htm
專題系列文章
- 【大便出血】從顏色、出血量等病徵判斷成因 中醫:鮮紅「近血」或因內痔炎症 瀝青黑便反映消化道異常
- 【長者精神健康】是抑鬱、情緒低落或是認知障礙?了解長者抑鬱症成因和6個警號
- 【傷口處理】急性傷口、燙傷、燒傷傷口處理方法各異 徹底清除異物防發炎感染
- 牙科蜂窩性組織炎?梁氏小臼齒?可迅速擴散入血致敗血症 預防併發症3法
- 中風急救與談笑用兵
- 45至55歲更年期症狀停經前已出現:卵巢功能衰退、潮熱、情緒波動 中醫如何對付?
- 退化性關節炎vs.骨質疏鬆症 病因症狀大不同 服葡萄糖胺、鈣補充劑?
- 【阿茲海默症】腦退化症病程長達8至10年 漫長告別活在當下 照顧者盡早尋外援
- 【糖尿病新藥】了解新降血糖藥功效及副作用 更護心腎?降血壓兼減重?
- 慢性腎病無法逆轉 留意5病徵 早期患者控血壓、血糖、蛋白質攝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