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人都認為手機和社交網絡是年輕一代的潮物,無數專家都反覆告誡,青少年正值成長階段,沉迷手機和社交網絡可能會影響溝通能力,導致精神情緒困擾,對身心健康、社交及學業等帶來負面影響。事實上,最近有統計發現,手機和社交網絡成癮問題最嚴重的一群,不是年輕人,而是較年長的一輩。
據美國一個於2016年進行的市場調查顯示,出生於二戰後1966至1980年間的X世代,花於手機、平板及電腦上網的時間,都超越80後的千禧世代。同樣地,踏入中年的X世代,使用社交媒體亦比千禧世代為多。難怪時下很多年輕一輩都把社交媒體謔稱為老人玩意。
要探討為何中年人特別沉迷手機及社交網絡,先要了解他們在社會中擔當的角色。這個年齡層的人,正值最多「被動溝通」的階段。所謂被動溝通,是指成為了人脈聯絡的中介,意思是即使自己不主動聯絡別人,人家亦自然會找上你。在家庭中,他們的崗位是一家上下的信息集散,一切照顧家庭的責任,由父母姻親健康、親友團聚,以至孩子學業等,不同層面都要一一兼顧。工作上,很多X世代在事業上漸有所成,當晉升為管理階層,既要應付老闆,又要和下屬溝通。生活節奏急促,手機和社交網絡頓變成不可或缺的溝通工具。
上網目的:親近孩子、催谷人脈
相比30歲以下的年輕人,X世代較少如自拍分享、更新狀態等純粹從自我出發的網絡行為。即使上社交網,亦只不過是另有目的,借故親近孩子、與學校老師及其他家長等保持溝通;或是職場需要、一窺同事和下屬間最新動態;又或是不斷催谷人脈網絡,令其膨脹伸延以推廣生意和發展事業。一切網絡行為只為保持話題充足,把聯誼的義務變成一種自願的習慣。在工時愈來愈長的職場氛圍、惡性競爭中不斷自我擠壓下,這些上網習慣衍生出一種即食文化:由於時間變得奢侈,X世代透過網上購物和閱讀一眾用家的評論,便成為生活狹縫中的快餐娛樂,令這代人整天望着手機進行儀式化的類似消遣,卻是強迫的行為。
誠然今天,相信很多孩子在被沒收手機時,總抱怨父母本身亦是整天機不離手。說到手機上網成癮,看來父母最需要還是身教:在家庭、事業和自身之間取得平衡,確切減少不必要的手機上網,方可引領下一代避免走進沉溺。
文:傅子健(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