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家可能聽過,情緒病跟腦內傳遞物質有關。其中一種廣為人知的傳遞物質是血清素,還有其他如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等。病人會問,我是否因為缺乏了血清素而抑鬱?其實這是一個複雜問題。
血清素水平低不等同患上抑鬱症 情緒病是壓力反應
首先,在日常臨牀應用上,我們不能透過量度血液裏面的血清素水平,來診斷病人是否因為血清素過低而患上情緒病,因為血液裏的血清素水平不能反映腦內水平;即使我們量度腦部液體的血清素含量,亦不能反映在神經末梢的血清素活動水平。因此,除了研究層面外,在診斷和治療情緒病過程中,我們不會量度血清素水平。
現今醫學界對血清素這傳遞物質和情緒病的關係還未完全了解。過去數十年,醫學界一直認為腦內血清素活動水平跟抑鬱症等情緒病有關,繼而研發出血清素類藥物以治療抑鬱症。這些藥物都經過臨牀實證有效,我們相信這些藥物是透過調節腦內血清素以達到療效。但血清素跟情緒病關係我們還未完全明白,背後會否有其他原理使情緒病好轉,我們還未完全了解。
對我們更重要的,是要明白情緒病是一個壓力反應。不能用一個好像「缺乏維他命」的概念,去理解缺乏血清素便會導致情緒病。當中,這些傳遞物質的混亂可能只是壓力反應其中一個表現。當藥物幫助調節了傳遞物質,紓緩情緒病徵狀,但如果沒有找到背後壓力來源,情緒病便可能再出現。
相關閲讀:容易哭、發脾氣 = 情緒病?壓力爆煲致「適應障礙症」 了解臨床兩大指標
先服藥處理情緒徵狀 再找壓力成因
值得一提的是,當情緒很差的時候,我們沒有能力處理壓力。因為處理壓力需要心力,過程並不容易。所以當情緒使我們感到辛苦的時候,先用藥物把情緒徵狀處理好,然後再探討背後壓力成因,便會事半功倍。
要記住,壓力來源不止是說外間的壓力,思想和價值觀亦影響着我們感受到的壓力。最出名例子是半杯水:看到半杯水,有人感到放心,可以慢慢喝;有人卻感到擔心,怕喝完了這半杯後便會渴死。為什麼有些人比較悲觀,有些人卻樂觀一點?這跟我們成長和過去有關。我們過往的經歷都會影響着我們的價值觀,繼而微妙地影響着我們對人的反應和對事情的選擇,這些正正是壓力來源的重要因素。
相關閲讀:高功能抑鬱症是什麼?旁人眼中工作生活如常 暗裏受負面情緒困擾
藥物可平衡腦內傳遞物質 助回復狀態
簡單而言,情緒病不止是生物層面傳遞物質的混亂,它其實是一個壓力反應。當壓力太大或持續,身體承受不了便會出現情緒病徵狀。藥物可以透過平衡腦內傳遞物質改善徵狀,使我們回復狀態,但探討壓力成因也是重要的。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